劳育如何摆脱“形式化”标签?解决三个根本问题,让万千学生切实获益
明天就是五一劳动节,我们即将欢度五一假期。但劳动节的意义却不仅是“放假”二字,它饱含劳动的深意。今天我们就从教育的视角谈劳动,探究劳动教育的实践之道。劳动教育正成为一项共识,尽管如此,加强劳动教育仍任重道远。综观加强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归根究底还是需要学校及教师厘清“劳动教育是什么”“劳动教育教什么”“劳动教育怎么教”的基本问题,从而在落实环节上下真功夫。
本文共6223字,仔细阅读需16分钟
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35万工人从负担重、报酬低的辛劳中抬头,为了“闻闻花香”“晒晒太阳”,他们一齐走上街头,为国际劳动者争取应有的权益。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关注劳动,它不仅是个人社会生活的必需,也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曾做了一项长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其长大后的就业率为15:1,前者也比后者的工资高约20%,而且婚姻更幸福,更不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关于家务的探讨其实折射了劳动教育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多次提到劳动对人智力发展的作用,卢梭在《爱弥儿》中用大量篇幅阐释了劳动教育对科学育人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出现了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甚至鄙视劳动,缺乏基本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现象。加强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新时代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作为《意见》的配套文件,细化劳动教育有关要求。
加强劳动教育仍面临困难重重
尽管劳动教育正成为一项共识,但是加强劳动教育仍任重道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徐长发指出了当前加强劳动教育需面对的六大阻碍:
第一,学校劳动教育保障条件落实到位的困难。从学校层面看,学校劳动教室怎么建,校园劳动依托什么条件开展,现有条件以及未来配备的条件,能够适应选择哪些劳动教育内容,是低阶的还是高阶的内容等问题都需要细化。
第二,统一认识、形成共识的困难。如何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识,一直是困扰学校办学机制的大问题。
第三,薄弱学校劳动教育资源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的困难。
第四,劳动教育师资缺乏,特别是有劳动素养、劳动技能比较强的教师缺乏问题。
第五,学生、家长、教师动力不足的困难。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力还很大,除了升学,人们很难有更好的前途预期。另外,还涉及如何激发和解决学生内在需求与动力的问题。
第六,政策制度供给的困难。
我们不难从上述“六大阻碍”中发现,学校及教师是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主体。徐长发强调,劳动教育的开展要着力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但学校及教师在切实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多样化的问题。
北京市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表示,学校在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初期,易受限于以往的思维定式和政策文件的表层解读,没有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范畴和实施路径,没有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到学校的实践中。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也曾描述当前学校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的常态:学校有语文课程方案、有数学课程方案,有体育课的课程方案,但大都没有劳动教育课程方案。他在为吉林省撰写关于劳动教育的咨询报告时,曾做过调查,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学校没有劳动课程方案。
湖南民族职业学校附属小学校长方少文则认为,和家长的沟通是学校及教师加强劳动教育的难点。对开展劳动教育,家长一开始是比较冷淡甚至反感的,也有担心使用工具的安全问题。
此外,学校在劳动教育实践中也常常走入误区,比方说将直接参与劳动代替劳动的教育设计的形式误区;将劳动教育资源简单等同于劳动资源的资源误区;将劳动成果取代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误区。
综观加强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我们需要避免形式主义,防止避实就虚、消极应付、敷衍了事走过场情况的出现,但归根究底还是需要学校及教师厘清“劳动教育是什么”“劳动教育教什么”“劳动教育怎么教”的基本问题,从而在落实环节上下真功夫。